10 November 2008

黄山错过日记

旅行讲的是运气,遇上的人、遇上的天气,都靠运气。一切还是从笨羊请小生吃晚餐开始吧。各位看官,笨羊的的确确请了小生一餐,千万不要羡慕,等他回到南大,看官们再让他请客吧。

次日,二人迟到,一上车发现人还真多,但没想到这是一个50人的大团。在松江上车的诸位,让整辆巴士顿时热闹起来,嘈杂暂且不提,气味倒是挺重,于是乎,三五只苍蝇寻味而来。小生怀疑他们是上黄山卖矿泉水又或者是去野餐的。

车子驶向安徽省,一路上不得安眠——松江帮的28人围成两“桌”打牌、嗑瓜子,吵闹、吆喝、瓜壳、果皮,一大片狼藉。小生开始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巴士并不驶向黄山,而是直奔花果山。小生刚洗好的外套就在花果山的泥泞之中沾染了斑斑墨痕,加之窗外雨霖霖,心情蒙上一层闷雾。

小生一行一共十人,大部分是上次一起到内蒙古的旅友,还算相熟。午餐时,大家祈祷这阴雨快快散去。无奈,一抵达慈光阁,雨势更加凌厉。大家只好乘索道上玉屏风,仿佛当年的袁枚,要找“海马”代步。

下榻玉屏风酒店后,一行人趁着天色未寐,打算一窥黄山美景。雨水霏霏,浇不息诸人的兴致,争先与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合影留念。面对着古松,是两端凸起的石垣,俨如半个心型,上面扣满了同心锁。许许多多爱情都给锁在了这里,像黄山赏景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雨水聚成了雾,从山腰蒸腾而上,一片迷茫。站在供认眺望的石台上,一切均是若隐若现,只有十米以内的山石表露明晰。循着山路前进,云雾里突出三根石柱,署名“蓬莱三岛”。这是看不见云海的一天,眼前的岛,仿佛干枯了海水,赤裸裸的呈现。



缓缓通过一道陡峭的山梯,远处迷蒙的山色空冥。天都险峰面前一块蒲团石,恰好可以好好坐下玩赏不见峰顶的神秘——白雾让一切高度变得无法计量。忽而一阵风起,吹散了雾气,远景刹那间豁然开朗。小生等人赶紧步下阶梯,想要捕光捉影,怎料霎时间,风平浪静,团团云雾又再次包围笼罩视线,嘘嗟不已。



雾里的黄山,就像一幅留白过度的山水画,只留给初识的游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天色渐暗,一行人不敢多作逗留,告别未见真颜的天都峰,回到玉屏风酒店。小生甚悔为何不愿多留一刻以观晚霞,虽然这样的天气下,仅是一种奢求。



次日清晨,小生独自一人清早起身,不敢走远,夹着连夜雨还有寒风,在玉屏风前期待日出。就这样,傻傻一个人,等了20几分钟,仍不见天日。雾气终究占据了所有空间。黄山的日出日落,小生都无缘相见。

导游领着50人的大团开始进军,一路赶鸭子似的,但小生不多怨言。原因很明显,漫天灰白的黄山,谈不上令人留连。这一趟晨游,空气潮湿冰冷,兼飓风拂面,游人们很是狼狈。天色比之前一天更朦更胧,就像调得太淡的墨绘出来的国画,太浅太迷蒙。

小生第一次觉得游人拥挤十分有趣——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粉的,五彩缤纷的雨衣犹如游移的热带彩鱼,为失色了的黄山胡乱填姿,浑然一种湿漉漉的海洋世界艺术感。

一行人在离开莲花洞后分道扬镳,小生、笨羊、家伦还有意翔四人,选择了旺桃花的“一线天”,其他几位女生则取道平缓的鳌鱼洞。“一线天”是道狭窄的通天梯,石阶边还有顺流而下的高处积水,易上难下。“鳌鱼驮龟”形象逼真,尽显黄山怪石之绝。



通往光明顶的山径陡然一变,从秃石变成黄草垂垂的土坡。两边坡上松林间,尽是黄草、黄叶,偶尔还有黄菊花。抵达光明顶时,又是点点雨衣凝聚。天气依然没有奇迹可言,光明顶上一览无遗的,都是雾气,一点也没有袁枚所谓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的三足鼎立,就连身后的气象台也几不可见。





没想到导游这么快就催人下山,小生一行人自早晨醒来,至此光明顶,仅仅两个小时!黄山,三日也游不尽的迤逦,小生一行竟只耗时两个小时。这叫做“浅尝辄止”,这叫做“蜻蜓点水”,但是,没有那种潇洒,只有数之不竭的狼狈!最后,大家选择步行下山,总算是一种自慰。



下山时的景色别是一番风情。山顶,多为秃石,只有坚韧的松树能够在夹缝间勃然生存。奇松有的挺拔、有的蜷曲,姿态迥异,是黄山的另一绝。山腰间的植被则比较丰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苍翠间、隐约间一丛丛泛黄的枫叶,是青山绿水之中的天然调色剂。将近出口时,则晃身侵满翠绿,一大片的竹林,根根粗壮高挺。高山之奇就在于,能够集各种美色于一身,俨如妙龄女子的一身打扮。山巅是她的容貌,晚霞是她的彩妆;山腰是她的衣裳,枫叶是她的配饰琳琅;山脚是她的裙摆,玉竹是她百折的步摇。此行,小生虽看不清她的脸庞,但,总有一天,小生会再次寻芳,一定要邂逅美人面纱底下的真容貌。


是谁把墨水调得这样浅?

山顶奇松

山腰黄枫

山底竹林

7.5公里的山道,大家走得气喘吁吁。一边下山,迎面一边出现扛着重重担子的挑夫的身影。下山的游客也很懂得体谅,总是让道给这些辛苦的劳动者们,不时还会给予挑夫们鼓励的话。他们步伐稳健,呼吸节奏有条不紊,担子便随着律动摇摆。疲倦了,竹竿一挑一顶,就地养息。一位挑夫还向立雯讨水呢。他们穿梭在消费世界里的消费者群里,流的是劳动的汗水,一路上闻到的却是娇生惯养的气息,以及充满埋怨的口水。旅行者觉得他们可怜,他们却觉得旅行者可笑,大概是这样吧。



黄山之行匆匆结束,总觉得非常浪费。或许是这样子的旅游形式对美景实在是大不敬,所以天降甘霖,调了一碗浓雾制的闭门羹,给愚蠢的人们当头灌下。唉,只能自慰地说是:“不见黄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或者是:“只在此山中,雾深不知处。”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哈哈,都是朦胧一片。。。
不同的体会,也不错啦。

潇洒走一回(少俊) said...

好想到黄山,但是上次去上海的时间是十二月底,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