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ly 2009

遥想当年/初嫁了

当年还没来得及牵起她的手,现在已经亭亭玉立在香槟塔前与西装笔挺的老公携手注满一杯杯剔透的金色琉璃。筱蕾问得直接,“你的ex结婚,你有怎样吗?”“当然很开心啦,哈哈。”

恺莉跟前眼睛大大的,还记得她,是当年的小红娘,竟然叫不出她的名字,被两个联合起来非难,一阵困窘,连连道歉。“邓丽君邓丽君……”恺莉的暗示一点帮助也没有,只好默默投降。“碧盈。”噢,对对,是叫碧盈。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她要帮我。初中时候写情书,羞怯怯不敢亲手交给她,只好托给小红娘。后来闹别扭的时候,也还是小红娘在周旋着。怎能不记得人家的名字?

和阿豆匆匆打南大赶到,在大门口就遇到了慧芳、家杏。第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到处谣传吃buffet的消息,于是打听了市场价钱,包了个红包来到现场。没想到是一桌桌的宴席,慌得很,钱包却早已空空如也,硬着头皮,还是坐了下去。

小学、初中、高中同学还有合唱团朋友,各占一席,几乎都是熟悉的脸孔,玩笑说“这是本年度最盛大的聚会”。陈锦耀练就一身肌肉,却始终不改搞笑本色,拾起吉他在台上祝贺新人。还发表了自己的创作,恺莉说,好像开自己演唱会一样。

05级合唱团员也献上一首《The Gift》作贺礼。没唱练过Tenor的部分,临时看着谱唱,上台充个数,总还凑合出一起上台献唱的心意,希望新人能够感受得到。主持人让新人在台上舌吻,还让新郎公主抱新娘回主家席,台下欢声雷动。接着敬酒。伟吉那一桌举杯唱起四部终止式的“yamxeng”、慧洳一桌小的用尖叫助兴,来到我们这桌,想想没什么创意,就最原始的版本吧。然后拍了好多好多照。


第一次身边有朋友送红炸弹,真的很兴奋。祝荇瑶幸福快乐,夫妻俩永结同心。

13 July 2009

星期天庆生杂记

三天的Programmer Test Game结束,胳膊肩膀被晒得赤辣辣一片,有种疲惫感。太久没运动了吧。星期天早上整理修改了一些档案,匆匆打包行囊回新山去。约了即将生日的易恩吃午餐。

下午1点钟空荡荡的石头餐馆,点了菜很快就上桌了。热烘烘的石块上煎烤着鸡排、鱼排还有虾子。小生切虾头的时候,用力过猛,半青不红的头盔整个跌下桌,撒了一地的虾膏虾汁,真正的肝脑涂地。还溅到了易恩的鞋,小生赶紧拿纸巾拭去。

“有人擦鞋的感觉真好。”易恩说。

回到家中,只有姐夫一人。老爸说要到外边吃饭去,把原定让几个兄弟姐妹亲自下厨亲亲的计划搁浅了。小生当真蛮想好好煮一顿的。

好难得一家团聚。二姐刚毕业,告别上海回家发展,还有大姐、姐夫、宇浩、小生加上老爸老妈七口之家,在老爸最爱的三楼海鲜济济一圆桌。点了八道菜,老爸尤其对那潮洲冻花蟹赞不绝口。大家吃得满手满口蟹香,小生敏感的嘴皮子也发痒发肿起来,却又住不了口。

二姐一时忆起上海吃大闸蟹的经验,勾起大姐夫妻俩的食欲,蠢蠢欲动忍不住要出发到江南抓几只大闸蟹猛啃。小生还是坚持对灌汤小笼的钟意,引得老妈聊起他们到上海的趣事——老爸初尝汤包时,被那饱满的汤汁溅了胸前一溻,老妈说那细心的老板,拾了一块布到厨房兜了许久,然后来到三人面前,“这布干净的,不是抹桌子用的”,好让老爸拭去衣服上的油渍。

老爸老妈开心,不让大姐结帐。回到家中,大姐捧出亲手制作的oreo cheese蛋糕,点了蜡烛,大家围着老爸唱生日歌。以前老爸总是很抗拒这类新式的玩法,但这一天他真的真的非常开心。吹蜡烛前,老爸许愿要中一百万,接着分蛋糕吃。

果然中了。

时候不早了,小生乘上大姐的车返回宿舍。一路上与姐夫聊着Transformers II的话题,批评电影剧本的不严谨,批评画面华而不实,令人昏眩,还不如原版卡通的简洁明朗。说着说着,车子掉入路上的大坑洼里,隆冬一声,感觉车子左前方下陷了,赶紧找一处停下检查。果然,轮胎憋得鼻涕虫一样瘫在地表上。打开车厢,惊觉只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后备胎,比对一下,当真小了一圈,一下子慌了手脚,赶紧打给老爸求助。姐夫朗读了指南,大家才决定相信那是一个真正可使用的后备胎,于是准备换胎手术。

车子很沉,转了许久才把它稍稍撑起。一旁停车场管理员见到焦头烂额的三人,也凑合过来帮帮衬衬,指点迷津。好不容易换上了,老爸也赶到了,检查一番,让三人赶紧去油站打风。一路上战战兢兢,不敢超过时速80,姐姐异常痛苦,仿佛睡觉不准躺一样。

驾车时候还是别说车子的坏话,车子竟像Bumble Bee一样发起脾气,那就虚惊一场了。

10 July 2009

好一部电影

Transformers II首先是一部怀旧电影,对第一集的怀旧,对童年卡通片的怀旧。超人、蝙蝠侠、蜘蛛侠……诸如此类都是怀旧电影,不管它的技术多新颖,场面多震撼。即将上映的G.I. Joe亦然。

“30年代到5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他们最重要的文化经验之一便是周末下午的罗杰斯(Buck Rogers)式的系列剧——异土的恶棍、真正的美国英雄、陷入困境的女主角、死亡射线或者末日的匣子,最后时刻更是紧张惊险,而神奇的解救则留待下回分解。《星球大战》以拼贴的方式再现了这种经验。”
——Fedric Jameson《文化转向》,pg8

Jameson对Star War的解读,如此恰如其分地印证于此。似乎不必在阐述什么了,成为了一种generalized的后现代经验与症结。但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Jameson的理论是成立的。小生无法证伪,只好认为他是正确的。

异土的恶棍=Decepticons(这里出现了他者与我的二元对立模式,以身上记号作为脸谱,不过被“弃暗投明”的老飞机的身份倒掉给模糊掉,也算是一种“突破”)
真正的美国英雄=Sam Witwicky成功让Optimus Prime复活
陷入困境的女主角=Sam把碎片(危险、困境)留在女朋友身上
死亡射线或者末日的匣子=金字塔里的太阳吸收器(姑且这么形容它)
最后时刻更是紧张惊险,而神奇的解救则留待下回分解=死而复生,能不惊险紧张吗?神奇的解救,基于电影框架,所以必须完结,但似乎更多剧情要“留待下回分解”

除了Decepticons的他者性质,电影一开始也开了上海一个小玩笑。追逐中,机器人穿过民宅,餐桌上一位穿着传统的老者,拿着饭箸不为所动,什么也不知道。这里似乎有意无意塑造了一个东方人古板、落后,对危险以及高科技僵硬懵懂的他者化形象。取笑矮化他者,这种模式,只能说,相当好莱坞。

另一个更大的他者——埃及,依然是那么悠远、神秘……但却时时刻刻等待着西方人去救赎,秘密只有the chosen one能够破译。The Mummy系列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尤其那个侏儒的形象,崇洋谄媚的表情实在令人恶心厌恶,为何好莱坞如此乐于制造歧视以及如此卑劣的刻版印象!

电影没什么剧情,打斗画面很多,然后是强劲的摇滚音乐,许多部分匆匆带过,视觉感受超越了叙事结构。双胞胎机器人与巨大合成怪兽大战一番,就快小刀锯大树的时候,下一个画面里,大家伙竟然爬上了金字塔,还莫名其妙被雷射炮一弹毙命。结果是双胞胎不知所踪。

映雪儿大概会骂小生爱抓电影电视的破绽。那天被她抓去看《双子星》,郑惠玉手上握着一卷胶纸,藏在背后,走到李南星面前,大概说了三句对白吧,忽然就把李南星的嘴巴用胶纸封掉了,速度之快无与伦比。大概是一面集中表情说台词,手在背后默默地操作吧。

离题了。这或许就是失去深度的表现,小生是说自己,这也是随意拼贴的一种后现代精神。电影结束的场面不禁让人忆起Power Rangers每一集的结尾——Megatron与Starscream躲在一旁,哈拉两句,握紧拳头说一定要东山再起,接着逃之夭夭。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不信的话,可以看看Power Rangers第一季里那只类似猩猩的东西,每次被打败后(其实就是每次,因为总是被打败)都要做的ending pose。

6 July 2009

入围与落选

下台之后仔细思索恰才台上的对答,犯了兵家大忌,在“著名写词人”面前提起自己來自中文系,还声称参赛歌曲改编自两年前一首不堪的“新诗”。如果是韩寒,大概要很犀利地挖苦一番,大概会这样说:做不成真文人的歌词作家,最痛恨的就是自命清高的假文人。

小生很勇敢,“创作”了一首不像流行歌曲的歌曲去参加流行歌曲创作比赛,糊里糊涂竟入围了半决赛。早上9点抵达会场,筹委大半是自己人,或许这是入围的其中一个原因。果不其然,燕玲透露,那天初赛评选,排在小生前面那10首曲子,出自一人之手,传说中独特得令人难以接受,评审好难得撑到第11首,终于等到略能接受的曲子,一下子恍如霓裳曲,只应天上有,于是狠狠地打了个勾。世界由差异组成,烂的还有更烂的,小生就这样入围了。

彩排的时候,感觉参赛者们的曲调都很流行,不似小生半古不新,不伦不类。廷源说这是小生的风格,小生苦笑,是自己不晓得乐器、音律的关系。一整天就耗在会场了,无所事事,纳闷来陪跑竟还得默默地在一旁扮作工作人员,间隙还买了一件新衣服。

本来准备了一件上海买的薄的粉红针织衫,觉得很符合歌词的意境,线条是灰色的,恰如梦中的干扰讯号,跳带跳带。后来觉得对手的实力太过坚强,加之天气曝晒,就决定穿着原来的小叮当T-shirt牛仔裤轻便上阵,一边向大家解释说这是一种突兀的表现。小叮当,衬着新买的七彩鞋,开口一唱竟是凄凄的悲情歌,的确很突兀。大家还开玩笑说,不如边唱边跳吧,那样会更淋漓尽致。

终于上台了,主持人家发频频调戏小生,像个小丑在台上团团转,演足了突兀的前戏。伴奏带一下,小生就破梗哼跑一个音,一阵诧异后才慢慢找回感觉。说也奇怪,这番刻意突兀的打扮竟让小生自我陶醉起来,感觉这是情感最强烈的一次。最后一段索性放弃假音,全转真声,差点破掉。台下观众一片死寂。如此反应只有两种诠释,一是观众太陶醉,不知何时休止;另一种则嘀咕,这样也敢来比赛?

小生命里犯水,还没登台,银丝缕缕吹拂。演唱结束,大雨倾注,观众都争着躲到屋檐底下,甚至不屑一顾,反身没入购物中心,消失人海。成绩公布,不出小生预料,很恰当地落选了。虽然不看好自己,却时时念着运气。入围者一个个上台霸占了席位,小生不禁还是失望了,撑起伞准备逃离现场。

小生自幼好胜,小学时学书法,从楷书到隶书然后学习魏碑,还尝试了几堂课的行楷,在老师门下也算是个得意门生,只是每次出去比赛都没办法摘金,总是二奶、三姨太的命。渐渐的,生闷气不再努力学习。升上中学,校内比赛少有斩获,还与班上的好友抬杠上。小生酷爱隶书,自以为有所心得,不愿意照搬临摹,写了一种圆圆滑滑的类隶书体,没想到受尽冷落。隔壁座的名欣,父亲是中医师傅,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下,她也写得一手落落大方的传统隶书。年关近时,校内外各处举办挥春比赛,小生总被她打败,甚至没能获得代表班上竞赛的资格。久而久之,更赌气不再参加书法比赛,如今连个横也忘了要回笔,一划就那么飘渺远去。

加入合唱团后,彻底放弃了书法,荣幸地代表学校参加蔡杯华语艺术歌曲独唱赛。为此,团内还出资让小生等几个代表找声乐老师上课,下足本钱。小生挂着“男高音”头衔在周会上作模拟训练,唱毕,同场竞技的顺胜就说,冠军非小生莫属了。小生记不清当时的状况,忘了自己是否谦逊了一番,还是高姿态地接受了一切赞美之辞。成绩揭晓的时候,小生惊出一身冷汗,仅剩冠军一个奖项了,顺胜也还没获奖,这表示,显然一方要落马。果然,披着赞美言辞编织成的战褂是沉重的,挥一挥衣袖,身子山摇地动笨拙地抖了一抖,迟缓地站起来,与顺胜拥抱,热情地恭贺他夺冠,然后傻愣着鼓掌鼓掌,与团员们一起高呼“Foon Yew Choir”。合照的时刻很尴尬,团内代表几乎人人获奖,除了唱的,最佳伴奏也出了两个,小生不知从哪挤来的笑容。快门闪得那么快。自那场失利后,小生忙着证明自己,于是又接连参加了男马区独唱公开赛以及学生级别的全国赛,分别都打入决赛,获得安慰奖。被安慰了两次,小生疗伤不少,高三的时候就不再那么向往参赛了,对艺术歌曲的追求也渐渐淡漠。

第一次写歌是刚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对合唱团太过依恋,但呆在电脑面前,哼哼哼,苦于没有灵感。那时候小生迷恋上录音。小生不谙乐器,但合唱团出身,对和声多少有些敏感。有一天下载了一个录音程式,兴奋得拿起小麦克风自顾自录音。发现可以把自己录下的多个音轨混合,随手拿了几份重唱谱,便反复录制了一整个下午。想写歌,那是晚上的事了。由于找不到灵感,于是先洗个澡,放松一下心情。

小生打从爱上唱歌那天起,像许多人一样,把浴室当作私人舞台。一丝不挂唱歌最真诚了,袒露着自己,用花洒浇熄身上的灼热与粘稠,莲蓬头是麦克风。当时哼着刚学会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一不小心忘了调调,唱作另一个旋律,灵光一闪,赶紧把头顶的泡沫洗掉,匆匆抹干身子,穿了衣服,飞奔到电脑屏幕前,按下录音键——〈离人醉·离人泪〉——第一首歌的诞生。

尝试写歌词后,也开启了对新诗的兴趣。早期作的伪新诗,都符合押韵,仿佛回到五四闻一多的格律派时期。在中文系打滚三年后,眼界开阔后,发现新诗的写法千奇百怪,尤其被夏宇当头棒喝,把向来对新诗的鄙夷完全颠覆了。中文系面试时,在两位日后敬爱的教授面前发下狂言,质疑新诗便是分段后忘记加标点符号的散文,老师肯定暗暗取笑这厮,然后决定教育教育这没见识的伪愤青,终于把他录取了。

这次参赛的歌曲叫〈蒲公英〉,本是一首早前写的小诗〈种〉。飞跃时空15宣传的时候,许多朋友都叫小生写一首参赛。小生兴致勃勃地开始酝酿旋律,倒也写了一两首奇怪的歌。第一首给品廷试听,她说不怎么出色。第二首写成一个小故事让立业给点意见,他说歌词好像值得玩味。小生反复听了,总觉得完全不像流行歌,于是大翻部落格的资料库(后来对新诗的尝试,往往任意断句,不愿意押韵,甚至不明所以,难以谱曲),沿着〈种〉的文字图景,想像意境,想像旋律,还真的写就一首歌。歌词也配合旋律,作了一些变动,当下觉得相当满意。创作就是如此,初完成作品的时候,对她总充满自信,一段日子后去回顾,就觉得幼稚不堪,写小说、散文的时候这种感觉尤甚。

最终还是觉得这首歌也一样不太流行,比赛当天对手们都很棒,旋律都很棒——小生唯一骄傲的便是自己的词。

为了写这一篇长长的部落格,昨天夜里回顾了自己的一些创作。犹记得前两年分别为FOA写了主题曲。第一首投稿了不被录取,收录成插曲,也没有在营里播放。当时嘴上说没什么,心里也不怎么个滋味。第二年,找不到人帮忙制作demo,也就弃权了,但歌词还是上了手册。本想今年在创作一次,想破一破个人FOA主题曲投稿失败次数的记录,却因为筹委会不采纳自创曲的意见而告终。〈半个天使〉的曲风至今仍十分钟意,飞跃时空13的时候“发表”了一次,大家还说蛮jazz的。小生一直想找人帮忙谱个jazz版的曲,尽情去玩音乐,再现原处创作的感觉。

重温了〈离人醉·离人泪〉,以前的自己竟还录了a cappella版本,听的时候毛孔微微紧收,仿佛以前那股热情过甚,近乎恶心。比赛的时候家发问小生,歌曲有没有写给特定的对象,对象在不在现场,要不要表白之类的。小生沉思一会儿——确实写过一首给某女子,想让她听听,最后却放弃了,觉得太恶心,太做作——答道:没有,写给自己的。

演唱结束,家发上台又奚落了小生一番,说小生的小指不时不时要翘起来,台下的朋友一齐应和说小生很娘。怎么会娘呢?翘尾指就娘,声线细就娘,如果说光头就是和尚,有胡子就是你老爸,那么光头的老爸就是有胡子的和尚了?933两个DJ主持功力很不赖,经验丰富,但他们总喜欢询唤一些刻板印象、意识形态。上台便问创作者写的是不是自己的故事,总忍不住把作品与作者等同。当然歌词的内涵必然与作者有无意识的关联,但不代表那便是真实事件的联系。

参加创作比赛,曲的部分比较值钱,唱片公司不会轻易买下路人甲的词,却很可能购买路人乙的曲。小生这首〈蒲公英〉恰恰在曲的部分逊色三分,更没用心去编曲。悉知入围的时候,小生还不知该去哪儿找伴奏,最后回了一趟新山,再次拜托廷源为小生灌录伴奏带。这个伴奏带完全是kampung的自制土枪,按下扣板,轰隆的爆裂声,接着一股混杂着嘶嘶嘶焦烟味微熏诡异的寂静。小生回到宿舍,还录了和声。参赛者,不是由现场乐队伴奏,便是播放录音室里制作的相当专业的伴奏带,小生相形见拙,仿佛刘姥姥逛大观园,满脸堆笑。幸好小生有刘姥姥一半的豁达,丢脸了也不至于伤心难过。

2 July 2009

老爸老妈不在这几天

第一次感觉水的沉重与粘稠。缓慢地在眼前滑过,扭曲了的空间,加上昏暗天色下反反复复光的折射,似乎被水银附身了,眼前银色一片。车子挡风镜遭遇前车之“溅”,小生被浇了一头灰水,四肢僵硬,好不容易踹了煞车板几脚,车子渐渐凝滞在那一刻,左手慌乱地拧开扫水器。水扫漫不经心地挥手像是受不了小生的急躁似的,兴致索然地操作,许久没能让视线复原,煞车器快踩到底了。

雨势暴戾,行驶的车子更暴力,仿佛扫帚星甩出的一道水花连成的飘移线,一点一滴汇集在小生车镜上。脑子一阵嘀咕“完蛋了,快撞车了”,直到没有预期的声响,没有预期的模糊,直到挡风镜回返清澈,视野才开始,安然无恙——第一天代班的路上。

老爸老妈赴上海参与二姐的毕业典礼,家中老弟还没到令人放心的年纪,店铺里阿姨一个人又忙不过来,小生于是充当几天的临工替阿姨看店,挤出一点时间来让阿姨喘口气上个厕所什么的,顺便打包午餐,扫扫地,帮着收店。星期六还到学校去假冒家长,帮老弟骗了一张成绩单。那班级任在名单上写了个“兄”,然后旨在与老弟攀谈,正眼也不看小生一下,想让小生从侧面了解自己弟弟在学校的状况。毫无意义地,三分钟内一切结束。

看店的时候小生怕生起来,对走到面前的顾客支支艾艾半天答不出话来,然后大声求救“阿姨,阿姨”,顾店门的小孩子一样,只懂得凑热闹,正经活儿一点也不会干。把顾客交给阿姨,拿了本书匆匆到没人的角落,埋头不敢和谁眼神接触。听说小生是妈妈的孩子,顾客大多愿意多问几句,其中一位auntie问小生是不是马来西亚人,“how come you don't speak Malay?”小生一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中原委太冗长,听得任谁也要打哈欠,一手捂口一手微甩,不耐烦地阻止小生讲古下去,但就是有人爱讲,爱加油添醋地讲,天花乱坠地讲。小生偏偏愿意受一点委屈。

星期六下午,意外地邂逅了老婆一家人。Larkin巴刹这老气的地方大概很难遇到朋友,除非在楼下湿巴刹买菜,除非要做一套Baju Kebaya、Kurung……老婆也很讶异,还怪起小生怎么从来没有提到自己老妈是裁缝的事。中学时代的小生嫌少公布自己的家底,以前老爸批发香蕉,小生不好意思跟朋友说,总觉得朋友会笑话,所以老是对外宣告:老爸是卖水果的,紧接着主要夸耀老爸的副业——一个“搞华乐的”。同理证得,小生也不会告诉友人说,老妈是“帮马来人(这里被人听起来好像带有贬义)做衣服的”,而是时装裁缝,不过没有副业。

马来人(惯用法。本想用“马来同胞”,又觉得不小心就沾染了政客的恶心,于是还是用“马来人”的好,没有贬义)逢年过节都要制作一套传统服装应景。这一行的模式是让顾客自己带来预买的布料,然后量身、订做:什么样的领,什么样的袖,车花抑或车边……kebaya是上下衣分开的,kurung是连身的……马来服装很贴身,像旗袍、越南装,很能凸显女性的身段,只是裙脚不开叉。Hari Raya将近,络绎不绝的顾客说明了马来朋友都很乐意用传统包裹/打扮自己,或是另一种怀旧美学新的再现。小生思索了一番,觉得没有必要反问(马来西亚)华人为什么不流行穿自己民族传统服装的老问题。如果要追溯,大概要回到五四运动时期吧,一切都不那么单纯,于是又懒得去解释,心知肚明就好。

顾客总喜欢在午餐时间或临关店的当儿上门,阿姨只好撇下热哄哄的食物,招呼客人,老妈上班的时候大概也是如此吧,想的当儿饭菜也凉了。星期二小生吃剩的午餐盒子里躲了一只蟑螂,招呼客人后阿姨还让小生再多吃一点。拾起筷子,蟑螂兄熄火的坦克般一动不动,长长的触须迎风摇曳,相当恶心,小生不禁抓狂起来。阿姨津津有味地吃着,冷眼说,换双筷子,别去管它。小生还是忍不住一定要让蟑螂兄撤离容器,随手一份报纸压在上面,翻转后,伺机想解决掉它。没想到坦克瞬间启动,一个黑影攒动,霎那逃离埋伏圈。恰恰阿姨吃饱了,从小生手上取回容器,兀自到厕所去清洗。

来了顾客,问nyonya到哪去了——小生只道这是马来人对裁缝的俗称,回家翻了翻《Kamus Umum》,才发现原来nyonya用作对已婚妇女的称谓,其中并无关于“娘惹”的注明。或许是字典不够全面的关系。“娘惹”一词,对小生而言反倒不如nyonya亲切。nyonya的读音,仿佛nyonya粽一样,符号底下蕴含了香、咸、辣的滋味——回过头,小生支支吾吾尴尬地微笑,旋即把顾客交到阿姨手里。

代班后到Kayu家一趟,预备要录一份伴奏带。出外借了一台keyboard,却没有USB电线,几经波折,最后还是以最原始的方法,直接用麦克风收音。很迟才回家。自己随便炒了一碟冷饭,衬着冷饮吃了。回家的几天,只为老弟准备了一顿晚餐。冰箱里快坏掉的都拿了出来,煮了一锅杂菜汤,炒了一个油墨,开了排骨罐头,最后加上一片香煎鱼排,分量恰到好处,一点也没剩下来。老弟给足了面子,不枉这几天充当他的免费司机。